“观众的掌声是最好的赞赏”
——写在汕头话剧团成立60周年之际
在中国风起潮涌的南方,有一个被称为“百载商埠”的城市——汕头,潮人的精神原乡和共同的家园,乡音是潮人与生俱来的母语,是联结四方潮人情谊的密码。以潮语为演出语的汕头话剧团,诞生于火红时代的1957年,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开拓、发展、创新和繁荣的历程,在掌声响起,光影闪烁,鲜花铺开之际,迎来她六十周年华诞的盛典。
汕头话剧团是潮汕地区唯一以潮汕话为主要演出话专业表演团体,演出风格富有乡土特色和俚语风情,坚持以真实为根,贴近百姓生活,紧跟时代的步伐,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让观众倍感亲切,备受欢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陶铸先生还特为汕头话剧团题字,也揭开了汕头话剧团流光溢彩、掌声四起的大幕。
六十年的春华秋实,六十年的勤耕力作,六十年的潮起潮涌,六十年的云开云落,我们一起走过岁月,走过风雨,分享艰难、分享光荣,伴随着汕头话剧团的成长,我们的努力与呈献,深为观众认可和喜爱;六十年来,汕头话剧团上演了曹禺名著《雷雨》《北京人》,外国名剧《渔人之家》,《非洲战鼓》《死环》;曾在全国风行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年青一代》《烈火红心》《泪血樱花》,滑稽剧《七十二家房客》《如此孝顺》以及本团创作的《绿竹村风云》《战南海》《带刺的红玫瑰》《借婚》等。全盛时期,汕头话剧团分成二个演出团巡回演出,每年演出三百余场,观众上座率平均70%以上。
九十年代,随着小品在全国的兴盛,为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汕头市话剧团在赵曙光的带领下,搞起了小品演出,接连在电视台和各地演出所进行献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应,在较短的时期内话剧团先后排演了《搬迁》《采访》等几十个优秀小品节目,并开拍了潮汕民间传奇人物的电视剧《夏雨来》,该剧VCD碟片发行量覆盖整个潮汕地区,并出口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受到各地潮人的喜爱,并成为话剧团的名牌剧目。
“观众的掌声是最好的赞赏。”2001年,汕头话剧团决定将潮汕观众耳熟能详的保留剧目《七十二家房客》再度搬上戏台。为了将这部老戏演绎出新意,话剧团对剧本作了大胆修改,并加入了歌曲、快板、顺口溜等元素,在增加全剧的喜剧色彩的同时,还尽量体现出潮汕特色,使观众倍感亲切自然。这部七幕大型滑稽喜剧在艺都大剧院献演后,立即引起轰动,连演14场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创造了同一剧目在城市剧场上演的火爆场面和最高上座率。一些与话剧团一起成长的老观众激动地说,这才是我们想看的节目,我们是看着话剧团节目长大的,希望话剧团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这次成功,让汕头话剧团找到演出市场的定位。
汕头话剧团肩负着让潮汕优秀文化走出去的使命,2010年应邀赴新加坡、印尼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近年来分别参加了由香港潮商卫视举办的第一、二届全球潮人春晚,珠海第六届全国潮商大会等潮人联谊会庆典活动,乡音最亲,乡情最浓,作品接地气,有凝聚力的团队和德艺双馨的演员效应,汕头话剧团所到之处,收获最多的就是掌声与口啤。近年来创作编排的小品短剧《潮汕情》《三六九抢亲》《相亲》《响叮当》《常回家看看》等同样受到观众的热捧。涌现一批家喻户晓的名演员:方莉莉、蔡爱平、许守和、陈昱曦、李敏、卢泽萍、赵柳全等,还有许多青年演员在茁壮成长。
六十年来,老一辈艺术家为汕头话剧团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石,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从未放弃过对艺术高峰的求索与攀登。2014年汕头话剧团献演的原创大型潮语话剧《大潮商魂》参加广东省第十二届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表演奖、新秀奖等多个单项奖,随后开始了巡演,这是汕头话剧团首次登上艺术的最高殿堂。该剧得到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的高度赞扬,还有吴南生、卢瑞华、蔡东士、李统书、许德立等潮籍老领导对汕头话剧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广东省委原副书记蔡东士先生还为话剧《大潮商魂》亲笔题名。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漫漫长路我们不断求索,迎接喷薄而出的朝阳!每当掌声响起来,是观众对我们的喜爱与认可,更是一种激励与期待!目前汕头话剧团正在排练的再现潮汕悲壮侨批史的另一部大型潮语话剧《百年侨批》,将跨越新的艺术高度,在广东省第十三届艺术节上完美呈献。
汕头话剧团将一如既往,继续致力于弘扬和传播潮汕文化,为建设文化大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汕头话剧团